产品质量成影响消费意愿首位因素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2025年3月15日
字体: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任震宇
  3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5年度“共筑满意消费”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过半数消费者对消费环境表示满意,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企业经营表现中“售后保障”连续5年最受关注,消费从“性价比”向“质价比”升级趋势明显。
超六成消费者认可消费环境向好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消费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对线上和线下消费环境表示满意的消费者分别达到56.7%和55.5%,线上线下消费满意度趋于一致。近七成受访者对消费环境监管力度与成效表示认可。
  报告还显示,超七成消费者自认能做到理性决策,理性消费趋势显著,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表示认同并能付诸实践。消费者最关注的企业经营表现中,“售后保障”“质量过硬”“安全可靠”位居前三,“售后保障”连续5年最受关注。超七成消费者认为当前市场供给能满足其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消费需求;商品服务质量安全、数据安全、健康属性不足是未能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在可能影响消费意愿的因素中,27.8%的受访者将“产品质量”列于首位。22.1%的消费者预计AI智能产品的使用和场景应用在未来一年有望成为服务类消费新热点;智能化电子产品(29.7%)、新能源电动汽车(26.6%)领跑商品类消费热度榜,体现了消费者对于生活便利性与科技创新应用的关注。
食品、保健食品、服装鞋帽列不满意前三
  从商品类消费的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对部分商品类别表现出较高的不满意度。其中,食品类、保健食品类和服装鞋帽类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28.1%、20.2%和18.6%。此外,医药及医疗用品类(17.8%)、美妆护肤类(17.8%)和日用百货商品类(17.1%)也位居消费者不满意商品的前列。相比之下,农用生产资料类(8.9%)和宠物产品类(8.8%)的不满意度比例相对较低。
  与2024年相比,保健食品类的不满意/不放心程度有所下降,其不满意度从2024年的24.5%降至2025年的20.2%,未来仍需重点关注该领域的市场规范化进程,以巩固消费者信心并延续改进势头。食品类的不满意/不放心程度有显著提升,其占比从2024年的18.5%上升至2025年的28.1%,未来需重点关注。
  在服务类消费中,消费者对直播营销类的不满意度最高,占比为17.0%;其次是医疗服务类和网络订餐类,占比分别为16.2%和15.7%。金融保险理财类(15.1%)和网络销售类(14.5%)也因服务质量问题受到较多关注。相比之下,健身、体育服务类(9.7%)和交通运输类(8.9%)的不满意度较低。
  与2024年相比,中介服务类消费的不满意程度有明显下降,其占比从2024年的22.8%大幅降至2025年的13.8%。报告认为,这一改善得益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包括对房产、租赁、劳务等中介市场的专项整治,严打“阴阳合同”“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同时部分行业协会积极推动服务标准化也起到取得积极成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对网络订餐消费表示不满意的占比从2024年的10.6%上升至2025年的15.7%。近年来,消费者对餐饮、外卖服务的食材新鲜度、加工卫生及营养搭配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但部分商家为压缩成本使用劣质原料或违规操作,导致食品质量参差不齐;平台对入驻商家的审核和监管力度不足,消费者投诉后处理效率低,这些因素可能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网络订餐服务消费的满意度下降。
消费者维权主动性持续增强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认为当前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宣传(23.0%)、个人信息泄露(22.5%)、价格虚高(21.3%)位列前三位,占比均超过20%。假冒伪劣及售后服务没保障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9.5%和19.3%。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消费者维权难度,也削弱了消费者对市场的整体信任。
  对比2024年,网络谣言多发(下降10.7%)、预付费/卡商家跑路(下降9.6%)、浪费现象(下降9.4%)和个人信息泄露现象(下降7.5%)等改善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在2025年消费支出计划中,食品、日用百货、服装鞋帽等基础性消费位列商品类消费前3位,医药及医疗用品、美妆护肤、智能产品、家用电器和烟酒饮料类消费等预计支出占比均超过15%;服务类消费中,旅游服务类消费支出计划居于首位。
  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性价比”的关注度居2025年榜首,但“高品质”的关注度增幅显著高于“性价比”,消费从“性价比”向“质价比”升级趋势明显。
  调查还发现,消费者2024年遭遇消费问题的情况相比2023年有所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意愿和主动性持续增强,仅有约2.4%的受访者未对消费侵权行为采取维权措施。从主动维权的受访者反馈来看,45.2%的受访者希望赔偿损失,42.9%的受访者表示商家同意退换货即可,向商家讨个公道或要求曝光商家的受访者比例各占约30%。在消费维权方式选择上,多元化趋势明显,七成消费者对消费维权服务感到满意,对当前维权服务便利性表示认可。
  中消协指出,约六成受访者认为线下实体店施行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对实际执行体验予以积极评价的受访者比例不足半数,说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虚假宣传或引人误解的宣传、个人信息泄露、价格虚高、假冒伪劣等问题仍持续困扰消费者,应当重点加强治理。

版权所有:CN31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