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消费者理性购车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2018年6月14日
字体:

 

图:发布会现场。

6月4日上午,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体系框架发布会在重庆举行。“驾乘指数”是一个反映汽车驾乘性能水平的测试评价指数体系,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中国消费者报社联手打造。

与会代表表示,指数体系框架下的驾乘舒适性、驾驶性能和操控安全性涵盖了整车驾乘的主要方面,随着驾乘指数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驾乘指数的相关数据将不断公开,这有利于消费者更理性地购车,同时也将促进车企提高整车质量,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驾乘指数研究要坚持三大方向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孔辉

汽车驾乘指数从用户最关心的方面,使用专业的测试手段及设备,提供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促进消费市场良性发展,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好事。

目前,我国做汽车测试评价的媒体和机构很多,希望驾乘指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为宗旨,做出自己的特色,帮助培育自主产品品牌影响力,推动汽车民族工业的发展。

专业、权威应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中国消费者报社秉承的原则,更透明、更公正、更理性应是驾乘指数最终营造的汽车消费环境。驾乘指数评价体系在引用国外标准体系的同时,要考虑中国的特色。

驾乘指数的基本方向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3点:引导理性消费;培育品牌影响力,尤其是自主品牌;为汽车技术进步提供激励因素。

希望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能够利用先进的汽车研发与测试评价平台,借助软、硬件的优势,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消费者组织、中国消费者报社等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专家,对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体系,建立规范,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为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持续开展指数研究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开国

自2009年起,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2万辆和2888万辆。随着汽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汽车的定位不再只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在保证驾驶性能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其乘坐舒适性和驾控安全性。为顺应汽车行业的新需求和新形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消费者报社联合开展了以消费者购车用车为核心的“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研究工作。该工作旨在引导用户理性消费,培育汽车产品品牌影响力,加快汽车品牌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汽车投诉数据来看,汽车质量类投诉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产品性能类投诉占质量类投诉的比重分别为18.6%、32.5%和44.9%,增长趋势明显,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性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消费者作为最具发言权的汽车产品终端,尚未形成良性的反馈机制,以指导汽车产品的质量提升与改进;另一方面,国内各个汽车企业对产品进行单独调校,缺乏行业统一评判标准,汽车产品的综合性能参差不齐。

在大量研究国内外测试评价机构和体系的基础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结合中国消费者对汽车驾乘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出资购买了已上市且销量领先的新车,开展了包括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等大量工作,反复对评价体系进行论证,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和知名学者对体系给予评估和建议,结合后期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最终完成了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评价体系框架。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将和中国消费者报社合作,持续关注消费者对汽车驾乘性能的切实需求,以市场主流销售车型为评测对象,不断完善驾乘指数评价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车辆驾乘性能信息数据,引导消费者透明消费,同时将汽车驾乘性能数据反馈给汽车生产厂家,加快汽车品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驾乘舒适度应体现在每一个人性化设计中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 徐京

汽车的驾乘指数包含驾驶性能、舒适度、驭控安全等多个方面,既有设计与性能等方面的基础指标,也有舒适与操控等方面的主观感受,能够较公正地评价汽车的商品特征,较系统地反映汽车的驾乘性能。

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车辆的安全性和质量是中国意向购车者考虑的首要因素。多数意向购车者,会因质量和安全性而考虑是否购买某一款车型。工艺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和故障率都与质量、安全性相关,是意向购车者的首要考虑因素。重庆消委会系统受理的汽车消费投诉中,针对汽车安全及质量方面的投诉,占较大比重。

汽车的驾乘舒适感受超过了燃油经济性、操控性能等指标,成为消费者较为关注的3大购车因素之一。在衡量汽车满意度的消费调查中,汽车的驾乘舒适体验也占有很高的分值。可以说,驾乘舒适度对于车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车辆的操控、空间表现以及噪音控制,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损失驾乘舒适度。驾乘舒适度并不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是在车辆每一个人性化设计中都能得到实际体现。

作为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重庆消委会将充分利用驾乘指数为汽车市场带来的正面效应,积极把消费者的声音与诉求,反馈到这一指数的研究制定工作中,让驾乘指数成为消费者组织服务消费者的有效平台。我们相信,也非常期待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能通过公正、公开、真实的评价数据服务消费者。

指数将促进汽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负责人 陈奕辉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已经连续第4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

曾几何时,国人都有一个汽车梦,其实这背后是关于现代化的梦,是工业梦,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梦。在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今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汽车的安全性、驾控性和舒适性等性能。

据统计,2017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交通工具类投诉14.40万件,同比增长16.2%。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类投诉最多,共11.88万件,占82.5%。从投诉问题看,已处理的交通工具类投诉中,涉及售后服务的投诉3.78万件,占27.3%;涉及质量的投诉3.75万件,占27.1%;涉及合同的投诉3.61万件,占26.0%。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交通工具类投诉量,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

这些数据说明,汽车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汽车行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消费者报社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开展“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体系研究,为消费者提供公正、公开、真实的汽车驾乘性能测评数据信息,对引导消费者合理购车、提升汽车工业总体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使命。针对汽车领域消费维权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立足职能不断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表达、矛盾化解渠道,开展放心消费环境创建活动。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从主体责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等4方面入手,着力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企业是产品质量和消费服务的第一责任人。企业要加强质量管控,提高汽车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希望汽车厂商按照“谁销售商品谁负责,谁提供服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回应消费者关切,切实担负起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随着“中国消费者汽车架乘指数”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驾乘指数相关数据的不断公开,消费者的知情权会得到更加有力的保护,有利于消费者更理性地购车,也会更有力地促进汽车企业改进自身,提高质量和驾乘体验。市场监管部门将一如继往地为消费助力,为美好生活护航。

构建汽车驾乘指数恰逢其时

中国消费者报社副总编辑 杨力军

中国消费者驾乘指数体系框架正式发布,意味着这一指数顶层设计已完成,接下来将进入实质性的测评阶段。将来,中国消费者在选车购车时将以驾乘指数作为参考。

我国已连续多年位居汽车产销量第一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消费越来越普及,汽车已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的代步工具。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汽车的驾乘感受。

在汽车消费市场越来越红火的同时,汽车消费投诉也逐年上升。根据统计,全国12315热线电话近3年分别受理普通乘用车消费投诉44969件、72673件、76580件。今年第一季度受理的普通乘用车消费投诉已高达23621件。

驾乘指数的研究和测评,可以说恰逢其时。通过对汽车驾乘舒适性、驾驶性能和操控安全性的客观、主观测评,可以建立起一套标准严格、试验规范、权威公正的汽车驾乘评价体系。持续开展驾乘指数研究,可以通过分析投诉数据及时反映消费者的呼声,又可以通过结果的发布,为消费者选车购车提供数据参考,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改进意见,从而创建消费者端与车企端良性反馈机制,促进汽车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消费者报》致力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坚持为消费者鼓与呼。近年来,中国消费者报社每年3·15期间均发布汽车行业3·15年度报告,并先后开展了汽车消费大讲堂、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和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搭建了政府、企业、消费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受到了消费者、汽车厂商和监管部门的肯定。

此次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打造中国消费者汽车驾乘指数,就是要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通过测试实验、数据分析和调查评价,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汽车驾乘性能信息数据,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接下来,中国消费者报社将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携手,对近年来销量靠前的一些车型进行研究、测评,对其驾乘性能进行客观真实的呈现。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了解驾乘指数,为进一步提升汽车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需求、打造汽车安心消费环境、创建汽车消费美好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版权所有:CN315.NET